沅江轻素

受众小一定高级吗?以龙梗事件为例

以茱芋和绪太争执过的龙梗一事为例,这件事中,写手江东绪的文字是原创,但仍然有人到绪太主页以外的地方留言称之为抄袭,最轻也是说用梗,主要有两点引起争执:

 1.绪太原文连载第二节涉及画手人间携手的图中场景:蔺晨拿盆给龙喂药。(现已删除)

 2.绪太的文设定梅长苏及其所在的皇族血脉是龙,是在看到过将梅长苏设定为龙的图之后。

 根据这两点得出的一个最大指责是,绪太不遵守同人圈礼仪。加上前两个,主要是三个问题。

 不妨先说同人圈礼仪。 

我翻绪太相关文下评论,看到绿苔的这句话:

什么圈子啦,高来高去的文学理论啦,cp啦,平台啦,lo主想得太多2333333333

 那么可以假定,没有圈或者这件事不需要加入一个圈的额外判断标准。

 但是,绿苔之后在自己的文章里说: 

前不久我去某海岛度假,当地人说他们这里岛上渔民相互之间都认识,基本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治安水准,因为是熟人社会,又是封闭的小岛,谁做了什么事,哪怕是偷拿了隔壁家的鱼,所有人立刻就都知道,这个犯事的人在这里就混不下去。 我们所说的同人圈,恰恰也是一个半封闭的熟人社会。 


我先要引用一位真正来自农村的写作者的文字,来回答绿苔这种桃花源式的描述: 


越是落后的地方,愚昧的地方,五浊盛行的地方,讥讽诟病的声音越多过安慰惋惜的声音。过去的乡下,如果两家有嫌隙,经常听到这样的话:等哪天某某死了,我要摆大酒、演电影。 

居住在那种环境里是没有安全感的,你不知道哪天会有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你产生纠纷,大打出手。你种一棵树,离他宅基地近了一点,他就诅咒你不得好死。你家洗衣服的水,倒在院子里,流过他家屋后,他就要骂你断子绝孙。 

这种心,并不因为人们从乡下搬到城市而有本质的改变。很多自称逼格高的网站——其实,仅仅是流行逼格一词,逼格就已经低了——评论区里充斥的谩骂、侮辱,毫无理由的地域歧视,人身攻击,就可以见出环境的糟糕。 


(说得难听点,如果半封闭的熟人社会环境真的很好,干什么要改革开放要上网呢。地方小,总有一部分人的声音比另一部分要响,但最响的声音不一定就是最有道理。) 

绿苔又说:

“对于知名作品,如影视作品、正式出版物、经典戏剧、漫画甚至歌曲,获取授权不现实,那么当发生借用、借鉴、paro、参考、引用时,进行适当的标注和声明是基本的道德。” 

我在绪太声明下的评论中看到一条,大致是说,打声招呼就可以了么?如果画手不同意你能写么?

 那么可以反问,随意玩一个作品的paro,声明就可以了么?如果原作者不同意还能玩么?

 这么问同人就不能存在了。 就是因为同人作品没打算用来营利,用来给小范围的一些人自娱自乐,仅为表达自己对原作的理解,所以才可以玩。

 绿苔又说:“套路既然已经成为套路,如果一成不变自然会被读者厌倦,所以在进行同人创作时,更多地加入自己的改编创作,才能让大家更有新鲜感更有兴趣。”

个人以为,随意玩paro而且觉得AU永远玩不尽,将两个故事营造的世界拼合在一起的省事做法,多少有才智不够却赚吆喝的成分。AU相当于产出两个作品的同人,正好树叶和茱芋都是此道中人,所以树叶才会说AU谁都可以玩,硬要把能指很多的文字拿来跟图比照,算出一个所谓重合比例,证明有文抄图这回事。 


今天文字和图像根本不是同一个符号系统,两者间的能指就不可能统一,眼下的技术也不可能将一幅画通过什么方式转码成文字或者相反。根源就在于两种艺术形式差异极大,根本无法出现谁抄谁的状况。只有一种情况例外:当图画是一个漫画,用来讲述一个故事,而一篇作品照着这个套路或者情节写了一遍(比如蔺苏的《如梦令》和《两心知》),这个才是需要事先征得同意的。这是故事之间的剽窃转移,而不是文与画。重要的是讲出来的故事,或者一个开启故事的机关(也就是同人圈喜欢说的梗的一种),而不能是一个常见的场景。

 然后我们按照第二种情况考虑,如果有问题的是这样一个设定:梅长苏可以是龙。

那么问题来了,这个“梗”要怎么说是属于谁的? 

梅长苏是龙,这么一个想法,其实就是同人作品的一种设定。

关于设定,绿苔说: 很多时候背景设定、人物关系和剧情是相关联的,paro其中一个还好,如果三项全占,很容易就变得简单粗暴起来。 假如我要写个史密斯夫妇paro,虽然人物替换成A君和B君,但从两人的关系、特工组织对立、事件、转折、结局等等事件脉络统统都一毛一样,电影里俩人在餐厅明枪暗箭然后滚地板,同人里在厨房里明枪暗箭然后滚床单——这样的同人,虽说可能不抄台词,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个电影山寨,除了替换成AB两个人物,满足CP粉的YY,又有什么价值呢? 忘记在微博上看到哪位知名写手曾经说过,剧情套路是可以学可以模仿的,但一部作品的剧情,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剧情节点串联起来的,很多时候剧情节点未必有独创性,但串联方式有。简单粗暴地复刻他人的串联方式,是不可取的。 


这么说没错。但是具体到绪太的这个例子中,会发现绪太的故事除了使用龙的设定,涉及一个场景,和茱芋联系的文手产出根本无关,两边的故事也是完全大相径庭。而茱芋在对话截图中所说的“文建立在图的基础上”,也根本不成立。一个独立的设定,根本不能产出故事,茱芋这个设定原本就是来自电影《他是龙》,设定用在了《琅琊榜》同人作品上,非要说绪太抄画手设定,实在是极其尴尬。本来不是自己的想法,又不会像苹果一样失去,谈何借梗,又谈何抄设定。

 事实上,一个偏向于苏蔺的写手和一个偏向于蔺苏的画手,而且本来是陌生人,不可能按照熟人社会的模式来处理,既然是陌生人,那和任何一个地方的处理方式都是一样的,就是讲道理。 

绪太当初回应树叶的时候,说了一句话,让我印象非常深刻:同样在地球上,月亮在大街上看是圆的,不可能从平面玻璃窗子里看就变成方的。

 至于“法律是道德的底线”,这句话似乎经常听到。事实上,我就是当初替绪太咨询数个律师和法学生并提供对话截图的人。对于这句话,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法学院课实在太多,同人圈法学生少,否则法学生要闹了。 法律并不总是道德的底线。它有时比道德更高,有时比道德更低。如果要说差别,就是精微与粗疏的差别才对。

 律师太忙,没有空写这件事的法律意见。我当初把所有链接加上茱芋的微博给他看,他回应说:“贵圈……” “我知道,也许越小的地方蠢人越多。” “不是也许,是肯定。” 

原话如此,当初觉得太尖锐就没有截图发给绪太,又或许截过图但早已找不到,现在这成了后悔的事之一,因为我没想到在那之后出现了许多妖异的论说。 

绪太所有的相关回应我都发给律师看过,回答也是“江的辩解是正确的。” 

因此我无意在同人圈说法。

同人圈不讲法律是正常的,但总不能不讲道理。 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:交换苹果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,但交换思想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。 苹果和思想到底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,但人们经常忘记这一点,所以才会动辄拿偷窃作比。

 (如果一个想法对先产生这个想法的人来说,只是财产或者可以牟利的东西,那我绝不认为这种态度适合同人。同人这个所谓的灰色地带,如很多大手所言,是一个为了表达喜爱的地方,不可能通过这份喜欢得到什么经济利益,而出本之类的事情只是刚好情书字写得好看可以卖钱。) 

比如你这边的火是从某处引来了火种,有人拿根树枝从这里再引火到别处,别人也没有不愿意声明是从你这里引的火,你跑去说不可以,一定要把火灭掉,这合理吗? 

有人评论说画手脸大,也有画手太太评论表示画手霸道。从两人聊天记录的对话中可以看出,画手表达的意思是,你看到我画才想起来要写这个兽化梗的,所以你不许写。

 这不是脸大不是霸道又是什么? 

绪太从头到尾关注的就是能不能继续写那个故事而已,也从未拒绝声明灵感来源。

值得思考的是:1.如果这是一个毫无争议的典型事件,最初不会有没在苏蔺圈出现过的常用账号评论去评论支持,在本来不认识绪太的情况下;2.如果绪太真的发心不好,绝不会在一幅图出现之后的次日白天就发文,最初还打上跟图一样的tag。 当初画手要求的就是声明灵感来源甚至删改涉图部分,绪太并不会拒绝照做,参见网友未遮山的评论:https://yunyun1902.lofter.com/post/1e53354f_c18f9ff 


我想再引用一段话,这位网友当初写下来的时候树叶并没有当一回事:

 叶太在声明里提到,自己是个“干新闻”的,或许是将要,毕竟还没有开始从业。假设这是您的案例,就当作是您提前开始大三的实习:您是否曾经联系上江东绪本人,尝试从其视角,了解其真正所持态度,态度背后的因由,及其与芋太就“龙梗”一事起争论的始末并拿到完整的聊天记录?——还是说,江东绪的声音,被一派“蜜汁逻辑”的批判所遮蔽,因为无助于故事的书写,进而作为无用的素材被剔除? 在双方声明之下的评论中,固然有理性探讨,但仍有不少好事者对江东绪本人,极力往“恶”的方向,进行毫无事实根据的妄自揣测,并加以污蔑性词语。——谁给了任何人资格,躲在虚拟世界里,对他人进行造谣与谩骂?难道这属于龙梗事件客观探讨的一部分?摆事实,讲道理,不出恶言。即使未经九年义务教育,都知道这是一个人应有家教的体现。 

她最后说: 很多问题可以讨论与反思,有自己的意见和态度,但不必闭上眼睛、关上耳朵,却只从唇舌中自我高潮,喷射与对讨论无裨益的毒液。 做新闻这一行,久而久之就会知道,你去表述一件事,背后永远有其话语权力体系运作的规律,人有立场,只能作选择。事实不是被反应,而是被书写与被塑造。没那么崇高,没那么热血,一切都是生活。但选择以外,总有其余的感受和理解。 可以只说自己希望看到的故事,达到自己的目的,但无碍去了解一整块版图。对龙梗事件的双方来说,都是这样。 

常言道知人论世,每个人说话都是有其人内在原因的。有人喜欢玩AU,所以说谁都可以玩。有人想当记者,所以要写新闻评论。有人有人微博分粉丝很多,所以什么事挂人都有用。我不过是个学过基本语言理论的英语系学生,受家人影响很早就开始了解编辑之类的工作。我想表达的就是,从一个编辑的角度看,一个搞文艺的,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文艺,面对人类如此丰富的文艺遗产和创作理论,都没有必要把自己以及自己的想法太当回事。(请注意,这绝对不是说有人可以随意拿你创作的故事为自己谋利,只不过需要分辨自己想到的东西,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,又在何种意义上具有资格去声讨。)应当思考,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受过其他作品(无论前人还是同时代人)的影响,我甚至可以打包票,文艺有如书法,没有吸取过百家之长,甚至不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去表现和表达什么东西。我们应当意识到的是,无论是学术还是文艺方面的集大成者,都远远不止是一个收集者,而必定是一个有洞见、有创见、有美好灵魂的成就者,一言以蔽之,一个能建立话语体系、讲述最精妙有益的故事的人。从这一点出发再进行判断,而不是上来就高喊维护权益、争夺话语权,必定会给文艺创作者这样的身份带来更多的体面。想法永远是想法,是才智的片段,尤其在同人这个无法追寻经济利益的半开放领域,每个人都需要审视自己实际的权力大小,然后再进行创作与爱好方面的交流讨论。 

最后,顺带,茱芋和人间携手在批注图的时候都大量使用红线红字,宛如大字报。相比之下,绪太对所有图的批注都是蓝字为主,少数用橙色,虽然色彩不能说明太多,至少观感完全不同,虽然绪太不是画手,给出的图却更耐看一些。而茱芋在挂人之后,为了在苏蔺圈刷存在感,频繁乱打苏蔺tag,真正有苏蔺倾向的图反而不打,其意图和心胸也很了然了。真有道理就讲道理,没必要在这些地方虚张声势,在绪太以外的主页评论留言,特地去讲与那些lo主无关的事情,则不符合应有的风度。

 关于见地,关于才智,关于温情与善意,都是毋庸多言的事情。

评论(11)

热度(74)